作為企業的成員我們應當清楚: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盈利而盈利必須要有效經營。
作為基層員工,保證完成自己的工作即可,但作為中高層領導者促使他人做出貢獻,工作才能變得卓有成效,因為管理者在組織內部工作,但是成果往往存在于組織的外部。
中層管理者需要走出辦公室到一線去,多了解、多提問、多思考。
員工素質的養成與學生的培養一樣,采取了相同的課程設置和相同的教學內容,但是在他們畢業之后,每個學生所展現出來的素質和能力卻是完全不同。
究其原因,是每個人的內在動力不同,這種不同會體現在步入社會以后的工作能力上。
“優秀的企業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定位學會借用他人的經驗與智慧。”
中層管理者需要幫助員工完成自我激勵而不是淪為員工的囚徒。
每天清晨計劃自己要做的事,每天晚上總結今天自己做過的事;堅持一段時間,按照工作內容把消耗的時間算一下,工作效率有沒有達到70%如果達不到70%,你的管理就出了問題。
如果未達到70%我們需要思考的是:
我現在所做的所有工作中,有哪些事是根本沒必要做的?
我現在所做的所有工作中,有哪些事別人也可以做?
我現在所做的所有工作中,有哪些事我必須親力親為?
不需要親力親為的事我們可以讓助手或員工代替完成
讓別人做有兩個好處:
第一,節約成本,作為上級首先薪水的量級就不同
第二,給員工鍛煉的機會
如果每天有十件事,通過上述方式可以擺脫二至三件事,那實際的工作效率會高很多;
管理的定義涉及企業的使命,而企業的使命是確定遠景、優先順序、戰略、計劃、工作安排的基礎,企業只有確定了使命才能取得績效,管理者要分析所需的各項活動、決定和關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