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“懶人邏輯”的故事,故事大概意思是如此:有一位懶人,每次吃完飯不去洗碗,他說反正下次又要吃飯的,不如別洗;睡完覺也總不疊被子,他說反正晚上又要睡覺的,不如別疊被子……
后來他的朋友就不煮飯給他吃,并說吃飯后不久又會肚子餓的,不如別吃;睡覺的床也給搬走,并告訴他,反正睡覺完又醒的,不如別睡。懶人回答說:“這樣不吃不睡,會很快等死的”。朋友回答說:“反正以后也得去死,不如別活了。”看完這個故事,小時候的我真的覺得很好笑,但僅僅是覺得好笑而已!
從這個懶人身上,我們看到了什么呢?我們每個問問自己,是否又有這種心理呢?當然有,特別是在“3Q7S”活動中,大家每天上班,下班都要清理、清掃,相信很多人都很煩,覺得很啰嗦、很無聊,是不是可以別做,或者減少做呢?等機器臟的時候再清掃,等放假的時候再清潔、整理,這也許是我們很多人的心理話。
懶惰之心,人皆有之,怕麻煩,走捷徑,人人都想,但真正的財富,真正的效率,也就是在麻煩、枯燥中得來的。聽很多員工說:“7S”是那些職員的事,在我們公司,單單主管就有近四、五十個,活動還用得上我們嗎?或者在“3Q7S”活動中得過且過,敷衍了事,做下表面功夫以瞞天過海,這都是我們不好的地方,真正的“7S”完完全全是一個全員參加的整體活動,要想做好“7S”是群體共同努力的結果,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完成“7S”,用我們獨特的思維,改善“7S”,清理、清潔好桌面、機器等,這樣才有整體的上進。試想一百個人中有一個或二個人用“懶人的邏輯”來做,那么另外九十九個人的心血也是以白白浪費,這種害群之馬,難道不成為過街老鼠嗎?
作為“3Q7S”活動系統,也需要根據每一個企業的實際情況,不時地去完善他,如果我們只憑著幾個字眼,生搬硬套,很機械式去運作,雖然花了許多的時間和精力,但結果仍然是事倍功半的,我們公司的“3Q7S”活動開展以來,短短的時間就足以取得了很多的成績,廠內的環境,車間的設施,員工們的知識等等,這都是“3Q7S”給我們帶來的“額外財富”,也正我們公司員工上下同心,堅持在活動開展創意的結晶。
“3Q7S”它是一人改善再維持,維持再改善的循環的過程,如果“3Q7S”活動中,只是去改善,不去維持,每一次改善只是曇花一現,到頭來那花了大量的物力,財力的改善對筆付之東流,同樣,如果只是去維持現狀,不去下創意改善,讓個十年如一朝,根本沒有創新,那樣的“3Q7S”活動只會浪費金錢,成為一種落后的絆腳石,記在“歷史”冊里,讓自己有時回憶一下過去的輝煌,也許會給人一種滿足感,如果還是死死地靠“前輩”們那種“遺傳”,那只能說是一種“愚昧”。當然在我們公司人是沒有這種“愚昧”,在“3Q7S”活動中我們看到公司人的共同努力,堅持創新的事跡很多,很多,但愿我們公司人在以后的光陰巨輪中創造更多的奇跡,讓我們為以后更多的奇跡共同緊握雙手吧!